本网讯(教育与法学系 余强军)12月9日,我校举办女性学专业建设与婚姻家庭服务型人才培养研讨会。来自湖南省妇联、省社科院、省社科联、省文联、今日女报社、长沙市妇联等单位及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共20余人来校出席会议,来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罗婷:我校党委书记 教授、博士、博导
第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研究。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发挥妇女作用、促进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二,要找准女子学院在新时代妇女/性别研究中的定位与方向。我们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导地位,立足当代中国女性发展的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以培养高素质女性人才为核心,努力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系的建设,形成具有女校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对接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为服务妇女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第三,要跨校、跨界、跨学科、跨领域合作,共同探讨女性学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要不断克服面临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出发开展更多具体有效的工作,为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以及男女平等事业的发展做出持续不断的努力。
方向新:湖南省社科院副巡视员、研究员
全社会对妇女社会工作的知晓度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制约了女性学人才培养。妇女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人才还很少,需要制度建构、岗位提质、团队建设以及法律支持。
骆晓戈:湖南商学院教授、湖南省文史馆员
性别研究和女性学学科成长历经了艰难的历程,麓山枫论坛的可持续发展和积累的资源,是女性学师生成长的平台。现代婚姻家庭调解人才紧缺,是女性学专业学生重要的就业出口。
阎平: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校的专业建设需要科研和课题带动,而人才培养就需要课程体系来带动。建议增加《发展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与技术》课程,增加学生的学理基础,有利于学生往婚姻家庭心理咨询方向的发展。
刘艺:湖南省妇女干部学校校长
女性学亟待建设中国特色的妇女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和社会性别主流化。在公共政策的性别评估方面,特别需要女性学视野。省妇干校每年会轮训100多位基层妇联干部,可以为女性学专业学生实习提供机会。
杨灿: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硕士生导师
作为一名女性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新时代面临新机遇,应该建构新视野。女性学专业应该厚基础,宽口径,加强学生人文社科方面的基本功积淀。
袁继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
女性学专业有行业优势,在与妇联深度合作过程中,发挥专业在妇女、儿童、家庭方面的行业优势,可以进行婚姻家庭调解行业标准化制定工作。
楚玲:湖南省社科联秘书长、《船山学刊》主编、湖南女社科工作者协会秘书长
湖南女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年会,年会的主题都是集中在女性学研究。关于女性学专业建设,要在扎实的理论培养上下功夫,加强通识教育。从具体课程设置上,也要兼顾技能教育。
聂朝霞:《今日女报》副社长
省妇联成立了一个婚姻调解委员会,在婚姻登记与调解环节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全国妇联成立了一个面向基层社区的“妇女之家”,人才需求量很大。
杜介眉:《今日女报》副总编辑
妇女工作人才应该自身加强素质,加强自我感召力,形成新动力,这样才能更好服务社会。专业建设上尤其应该和妇联工作协同发展,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对接妇联的宣传部、维权部和家庭事业部。课程上要加强《婚姻法》学习,婚姻调解需要大量懂法律的人才。
赵景利:长沙市妇联副主席
妇联和女子学院有着共同目标和共同愿景,应该共建共享、共促共赢。在专业课教学、理论成果、课题申报方面都可以合作。要畅通沟通渠道,互通有无,沟通协调机制。要共同推动女性学专业发展,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陈准莲:长沙市妇联调研员
女性学专业学生要多参与大型妇联活动,做社区志愿者和婚姻家庭调解工作。在人才培养上我们要加强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教育,热爱这个事业。在专业建设上,要与妇联年度工作安排对接,找到工作结合点,可以把工作设计成项目,使得工作项目化,协调发力。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民事诉讼法》研究学习。
- 上一篇:教育与法学系成功举办...
- 下一篇:家政学专业新生与长沙...